中新网吉林12月8日电 (记者 石洪宇)记者8日从吉林市人才服务中心了解到,今年已有10941名高校毕业生留在当地工作,其中四成以上就职于工业企业,人才“补能”助力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
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化工城”,上下游相关工业类企业众多。近些年,当地的医药、电子、化纤、航空等板块也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吉林市官方介绍,当地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择吉、留吉就业工程,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筑牢人才基石。
吉林市人才服务中心创业指导科科长刘翰坤介绍,今年已密集举办各类人才招募活动398场次。摸排66家企业人才需求并助企引才近千人,通过媒体平台发布人才需求职位4800余个(次)。
据了解,吉林市的大型工业企业、科技型企业对年轻的求职者颇具吸引力。刘翰坤介绍,当地紧盯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精准引进急需或实用型青年人才。截至目前,已累计征集吉林化纤、瑞尔康科技、华微电子等重点企业1.77万个岗位信息。
此外,吉林航空维修、吉林建龙钢铁、吉林化纤等企业的技术研发、行政管理等岗位也受到年轻人的关注。
另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吉林市为61家见习单位的449名见习生发放就业见习补贴270余万元;为9家优秀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团队落实扶持资金90万元;为近2000名2024届驻市高校、中职院校(技工院校)学生申报求职创业补贴近200万元。此外,当地针对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还根据不同需求开展促就业跟踪服务。(完) 【编辑:刘阳禾】
中新网宜昌12月8日电 题:湖北点军:“柚”见乡村好“丰”景
作者 董晓斌 皋香 杨盼盼
目送载着自家两万多斤泉水蜜柚的货车驶离村子后,53岁的黄昌林笑了,今年他的柚子销售额已有20余万元。种柚子近30年,黄昌林见证着小小的泉水蜜柚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黄昌林采摘自家今年最后一批优质泉水蜜柚。董晓斌 摄
黄昌林家住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联棚乡泉水村,这里山大人稀,曾是省级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发展低下。泉水村村民很早就开始种植柚子,却因柚子品质差、信息闭塞等原因,卖不出好价钱。
1995年,时任泉水溪村党支部书记的闵泽贵前往福建引种选育,培育出新品种“泉水蜜柚”。2000年,泉水蜜柚被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鄂柚一号”蜜柚,准予示范推广。
黄昌林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率先种起了泉水蜜柚,“我种了60多亩,其他村民看到后也跟着开始种。”不久,联棚乡泉水蜜柚专业合作社成立。
尽管泉水蜜柚产量有了大幅提升,但是销量和价格依旧上不去。“泉水蜜柚口味甜、水分足、清香扑鼻,价格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品牌不够响亮。”联棚乡党委书记熊文礼说。
泉水蜜柚吸引各地游客来到泉水村。董晓斌 摄
2015年11月底,在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的推动下,首届“泉水蜜柚节”在泉水村举行,活动吸引近千名游客采购泉水蜜柚30多万斤,并带动农家乐及土特产销售10余万元。
此后,“泉水蜜柚节”每年都会举办,不仅成了当地的特色旅游品牌,也让村民们的收入“水涨船高”。一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得知后,开始回村发展蜜柚种植和乡村旅游。
今年33岁的闵忠诚之前在深圳务工,2013年回乡创业,开办了“驴友之家”农家乐,还种植了5亩柚子,“每年旅游旺季的时候生意不错,今年的年收入10万元左右。”
2023年,泉水村蜜柚种植面积达1500亩,产量预计突破300万斤,泉水蜜柚也已销往了全国各地,村民平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3000元左右达到现在的1.9万元。
“泉水蜜柚节”已成为当地的特色旅游品牌。覃啸洪 摄
泉水村党支部书记赵飞华说,泉水蜜柚知名度已越来越高,成了村里的好“丰”景,“泉水村也一天一个变化,相信大家都会越来越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