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8日电 据俄媒报道,当地时间12月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他将在2024年竞选总统。
“我来自一个普通的家庭。”
1952年10月7日,普京出生在列宁格勒市(现圣彼得堡市)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曾参军负伤,后在工厂工作,母亲干过各种杂工、看过大门,从二战期间残酷的列宁格勒围城中幸存下来。
资料图:普京与母亲的合影。图片来源: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网站
普京在列宁格勒长大,在老师的回忆里,他是个精力充沛、颇有潜力的孩子,“我发现他对语言有兴趣,掌握得很快。记忆力非常好,懂得随机应变。”
中学时代,受电影《盾与剑》的影响,普京产生了成为情报人员的想法。1970年,他如愿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学院,1975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全部门工作。
能将爱国与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的情报工作,深深吸引着普京。他从秘书处工作做起,随后在第一总局(对外情报总局)从事谍报工作。后来,因工作能力突出,被派往莫斯科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学习,为德国之行做准备。
前往德国之前,经朋友介绍,普京认识了柳德米拉。两人在1983年结婚,生下了女儿玛利亚和卡特琳娜。
1985年,普京被派往当时的民主德国德累斯顿工作。对于自己的工作,普京表示,“工作很顺利,在国外工作期间能够升职一次很正常。我被两度提拔。”
1989年,柏林墙倒塌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前夕,普京于1990年返回家乡,到母校任职。
忆起这些时光,普京说,“我当时很高兴来到列宁格勒大学的‘屋檐下’,希望写上一篇博士论文,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或许还能留在大学工作。”
然而,不久后,普京就进入当时的列宁格勒市政府,后出任圣彼得堡市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等职务。1991年,普京向克格勃提交了辞职报告,结束了“特工”生涯。
普京和家人1996年前往莫斯科。他被任命为俄联邦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政治生涯从此启航。
在莫斯科,普京历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联邦安全局局长、联邦安全会议秘书、联邦总理等。
世纪之交的1999年12月31日,普京受时任俄总统叶利钦邀请,出任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普京正式当选总统,并于5月7日宣誓就职。
资料图:2000年,普京参加总统就职典礼仪式。图片来源: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网站
在第一次总统就职演说中,普京说,“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希望我们的俄罗斯成为一个自由、繁荣、富裕、强大、文明的国家,一个其公民为之骄傲的国度、一个受到世界各国尊重的国家。”
此后,普京致力于带领俄罗斯走出社会经济危机,进行了一系列法律改革,大力打击寡头。四年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6.5%,外债占GDP百分比从50%下降到30%。经历过“休克”的俄罗斯走向复苏,民生福祉得到改善。
普京还开启了年度记者会的传统,并延续至今,仅少数年份未作安排。在动辄持续数小时的记者会上,他不间断地接受媒体和公众提问并作答,问题从经济内政到军事外交,贯穿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
资料图:2021年12月,普京在持续近4小时的年度记者会上回答了55个问题,涉及俄罗斯内政、中俄关系、俄乌关系等。图片来源: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网站
首个任期结束后,普京又在2004年、2012年、2018年三度出任俄罗斯总统,掌舵这个横跨欧亚的北方大国。
期间,俄罗斯资源优势得到发挥,国家恢复对经济命脉的把控,逐渐稳定的政治环境也促进了经济发展。2005年,俄罗斯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冬奥会、世界杯也相继在俄罗斯举办。
近年来,俄罗斯的军事现代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2012年,俄军现代化武器装备所占比例只有16%,2021年底,这一比例达到了71.2%。
资料图:2022年7月3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海军节阅兵式上发表讲话。
如今,北约东扩持续,俄罗斯面临战略空间挤压。乌克兰危机爆发和西方不断加码的对俄制裁,给俄罗斯持续带来压力。作为回应,普京签令,俄政府制定“不友好国家和地区”名单,限制与其的资金流动和能源供应。
谈及国际形势,普京多次公开批评美国为首的西方“傲慢”,谋求“霸权”。普京认为,多极化的国际关系体系正在形成,是不可逆的过程。
作为总统,普京十分看重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十年来,他40多次同中国领导人会晤,一场场交流中,在两国元首的亲自擘画和战略引领下,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务实合作持续扩大。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冬奥会等中国举办的重要活动上,普京都应邀出席。
“俄中伙伴关系具有特殊性,始终建立在互信、尊重彼此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2023年,普京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向中国人民致意。
严肃和不苟言笑的政客形象之外,普京的其他特质也经常吸引媒体的关注。
资料图:2010年,普京在参观圣彼得堡的一座体育休闲中心时参与训练。图片来源: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网站
他爱好运动,尤其是柔道和桑勃式摔跤,大学时代获得过桑勃式摔跤冠军,还是1974年列宁格勒的柔道冠军。“人应当保持灵活,有时可以让步,但前提是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普京在谈起练柔道的感悟时说。
他自曝60岁才开始学习滑冰和冰球,一直打到今天,“团队运动有趣、令人兴奋,能让人摆脱日常事务,获得真正的休息。”
资料图:冰球场上的普京。图片来源: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网站
普京还是摄影师镜头下的“硬汉”,骑马、打猎、坐潜艇、开赛车、在宗教节日时跳入冰水的画面为人津津乐道。
普京热爱飞行,他在森林火灾中驾驶飞机灭火,驾驶苏-27战斗机飞临车臣共和国视察,也曾驾驶图-160战略轰炸机飞行5小时……
普京的“铁汉”形象,与其“柔情”的一面相辅相成。
在一场帮助儿童实现心愿的活动中,一个双目失明小女孩的梦想成为记者,普京为此专门安排时间接受女孩的采访,耐心回答问题。
普京接受失明女孩采访。图片来源:俄新社报道截图
采访结束后,小女孩希望“看”一下普京长什么样,于是普京俯下身,让孩子抚摸他的脸,留下温馨一幕。
如今,这位被称为“俄罗斯最受尊敬的政治家”,将继续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合力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思想纵横)
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强调:“中国追求的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愿同各国一道,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演进的基本趋势,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在各自现代化道路上不懈探索追寻。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遭遇坎坷、充满艰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这一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现代化指明正确方向。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潮流,是各国人民意愿的“最大公约数”。从历史上看,现代化进程发端于西方国家,但与之相伴随的是战争、殖民、掠夺、胁迫,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今天,人类社会现代化不可能也不应该回到那种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上去。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已有的发展成果也会失去。任何国家实现现代化,和平稳定的内外部环境都是根本条件和必要保障。历史昭示我们,霸道霸凌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面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只有各国都珍视和平、维护和平、促进和平,以团结精神和共赢思维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世界现代化才能在和平发展的轨道上不断前行。
近代以来,资本、技术、劳动、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把一个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连成了汪洋大海,历史成为世界历史。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深入,人类越来越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在21世纪的今天,任何国家追求现代化,都不可能在封闭条件下实现,开放融通、互利合作是必然选择。当前,个别国家构筑“小院高墙”、强推“脱钩断链”、鼓噪供应链“去风险”,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给世界现代化带来极大挑战。人为给合作设置障碍,挡住的不是风险,而是机遇。各国加强互联互通、团结合作、互利互惠,把合作的领域拓得更宽、把合作的蛋糕做得更大,才能既推动自身发展又实现共同发展,让世界现代化进程充满澎湃动能。
现代化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追求现代化的权利。世界现代化进程不应使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然而,当前南北差距、复苏分化、发展断层、技术鸿沟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国际发展事业面临巨大挑战。弥补发展赤字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艰巨任务,走共建共享共赢的现代化之路正是破解问题之道。要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坚持共享机遇、共创未来,特别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求,保障发展中国家正当发展权益,提高其国际话语权,着力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使每个国家都成为全球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使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事业汇聚成推动世界繁荣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洪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文明古国、负责任大国,兼济天下是中国的一贯追求。以中国理念为世界变局指引方向,以中国行动为维护和平安全作出实质性贡献,以中国方案为推动共同发展尽责出力,以中国智慧为完善全球治理注入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在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中推进和拓展,也为世界和平壮大力量、为各国发展提供机遇。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是中国的期盼,也是每一个在现代化道路上孜孜探求的国家的愿望。中国将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携手各国共同开创世界现代化更加美好的前景。(人民日报 曹 平)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