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德阳12月8日电(单鹏) 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科技交流会暨猕猴桃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8日在四川德阳举行。来自中国、新西兰、巴基斯坦、埃及、伊朗等国家的科研人员围绕猕猴桃育种、淹水反应、溃疡病防控等话题开展探讨。
会议现场。 (德阳市科技局 供图)
猕猴桃产业国际合作是本次会议的重点之一。会上,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永志介绍称,今年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与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签署了新一轮《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协议书》,将重点在四个方面加强合作:一是联合开展猕猴桃优势基因发掘及功能解析等基础研究;二是联合开展溃疡病等猕猴桃潜在重大病虫害预警及防控技术研究;三是联合开展果园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测试;四是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交流及打造“一带一路”猕猴桃创新高峰论坛品牌。
“猕猴桃领域的合作是新中两国在科研领域的代表性合作之一。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和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之间的合作也有30年的历史。在过去的30年里,双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成果丰硕。”新西兰驻华大使馆科技创新参赞陈荣恩表示。
与会科研人员品鉴猕猴桃。 (德阳市科技局 供图)
早在1993年,四川与新西兰就开启了猕猴桃研究交流。30年来,双方在猕猴桃科研创新、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领域交往频繁、成效显著。由于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四川与新西兰猕猴桃的产品收获时间和市场体量具有高度互补性,为双方猕猴桃产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2014年,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立。该联合实验室围绕猕猴桃全产业链,在生物育种、产业关键技术、平台团队建设、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该实验室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建成高标准核心实验室2000平方米,在德阳建成田间生产实验室1500平方米、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及杂交育种基地500亩、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2000亩。
据了解,猕猴桃是四川省重要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经过40余年发展,四川猕猴桃产业种植面积75万亩,年产量44万吨,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德阳是四川猕猴桃产业重镇,现拥有猕猴桃种质资源500亩,保存种质资源1700余份,其中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保存量占世界90%以上,拥有全球最大的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完)
中新网新疆麦盖提12月8日电 (卡合热曼·吐拉丁)装满红枣的大型货车有序进入加工厂,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卸货,将一筐筐红枣倒在分级机上,将红枣按照个头大小进行分级……眼下,新疆果业集团麦盖提县果叔生态农业供应链有限公司的红枣加工车间一派繁忙景象。
麦盖提县地处新疆西南部,隶属于喀什地区。近年来,当地通过“建龙头、扩基地、拓市场”完善红枣产业布局。红枣产业逐渐成为麦盖提县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近期,麦盖提县30万亩核心种植区的红枣进入加工旺季,各红枣加工企业开足马力,忙着收购加工,赶制订单。
工人在新疆果业集团麦盖提县果叔生态农业供应链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进行红枣筛选。 卡合热曼·吐拉丁 摄
新疆果业集团麦盖提县果叔生态农业供应链有限公司的七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红润透亮的红枣经过多重工序后,销往全国各地。加工业的发展助推麦盖提县特色林果业实现从“卖原料”到“卖产品”的转变,从而带动麦盖提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新疆果业集团麦盖提县果叔生态农业供应链有限公司质检员芦珊珊说:“目前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五月,销路完全不用担心,红枣将销往广州、西安、北京等多地市场。下一步,公司还计划增加精深加工生产线。”
在新疆麦盖提先,大型货车正在装运红枣。 卡合热曼·吐拉丁 摄
近年来,麦盖提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包装、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先后引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39家。
2021年,新疆果业集团麦盖提县果叔生态农业供应链有限公司落户麦盖提县,每到红枣加工季,可带动当地500余人就业。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月塘村村民库尔班·买买提伊明说:“年初就将自家的红枣地承包出去了,平时也会帮红枣种植大户管理土地,红枣加工季来到公司工作。这样能获得多份收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