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8日电 (记者 应妮)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将于2023年12月15日至2024年1月2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
本届京剧艺术节以“京剧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为主题,包括开闭幕式、京剧优秀剧目展演、文化和旅游部2021—2023年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京剧专场演出、文化和旅游部2022—2023年京剧艺术表演人才提升计划汇报演出、京剧创作人才高级研修班、专家评议会及主题研讨会、川剧精品剧(节)目展演、文化惠民等活动内容。
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新闻发布会现场。 文化和旅游部供图
在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文旅部艺术司副司长黄小驹介绍,中国京剧艺术节是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京剧艺术盛会,自1995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9届,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京剧作品和人才,为传承弘扬京剧艺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表示,本届京剧艺术节坚持传统戏、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三并举”,以广泛的题材、多样的剧目类型体现人民视角和时代精神。《石评梅》《突围》《瑶山春》等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发掘红色文化,致敬革命先烈,彰显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创造的伟大精神谱系;《东方大港》《长空烈焰》《主角》等现实题材剧目深入人民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展示京剧工作者书写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的最新成就;《优孟》《阳明悟道》等新编历史题材剧目塑造历史人物,传承民族精神;《七侠五义》《千秋忠烈》等整理改编传统戏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同时,中国京剧艺术节将理论评论和创作实践密切结合。艺术节期间将开展“一剧一评”,对参演剧目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帮助其提升艺术品质;举办一系列专题研讨会,总结中国京剧艺术节举办十届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思考京剧发展现状,探索京剧未来。
此外,艺术节将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演出演播并举的形式,联合中央、地方等众多网络平台形成媒体矩阵,全程同步线上直播京剧艺术节参演剧目,让人民群众共享艺术盛会,促进京剧艺术传播提质增效。
据悉,本届京剧艺术节还将把京剧和川剧结合起来,同台绽放。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袁艺表示,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剧目等方面关系密切。本届京剧节将组织5台四川省及部分省外川剧精品剧目和折子戏专场集中展演,还将在部分景区、社区等设折子戏专场,加强京剧和川剧的交流互鉴。(完)
中新网武汉12月8日电 (武一力)《湖北省红十字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日前于湖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湖北省政府新闻办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条例》进行解读。
12月8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湖北省红十字会条例》。武一力摄
《条例》共设置总则、组织与职责、应急与救援、财产与监管、支持与保障、法律责任、附则等七章,明确了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医疗机构等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可以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红十字会财产监督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对捐赠财产接收、管理、分配、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管。
为支持和弘扬善行义举,《条例》完善对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个人的优待政策。强调对进行现场救护、紧急救援和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符合条件的,应当纳入社会公益表彰或者见义勇为奖励范围。
此外,《条例》还设立“应急与救援”专章,规定红十字会在备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等环节的工作职责,明确了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储备救灾物资、捐赠款物接受管理与分配、参与救援救助等内容。
湖北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蔡卿介绍,近年来,该省红十字系统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将红十字应急救援工作纳入政府应急响应体系,与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推动共建红十字中部协作区应急体系;建立供水、赈济、救护转运、心理等各类救援队伍141支,每年开展培训演练,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建成1个中国红十字会区域性备灾救灾中心、15个市级红十字会物资储备库、27个县级红十字会物资储备库,备灾仓储网络体系日益完善。(完)